伊斯蘭之光
  目前位置:首頁>>嚙踝蕭痚妧A>>|JI
法國人返回北非重溫舊夢
2006.8.11  10:32:16 AM      閱讀4943次
 (www.news.bbc.co.uk)
    阿爾及利亞人民對抗法國的殖民統治長達一個世紀﹐終於在1962年法國被迫同意這個盛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北非國家獨立。 兩國關係若即若離幾十年﹐最近又發生了一件阿爾及利亞表達怨恨法國的事件。 在今年夏季召開的法語世界大會期間﹐阿爾及利亞總統公開向法國提出挑戰﹐要求法國政在殖民化時期對阿爾及利亞實行“文化滅絕”罪行表示道歉﹐承認歷史錯誤。


  在兩國關係緊張之際﹐雙方民間團體發起了一次友好與和諧活動﹐組織數千阿爾及利亞出生的法國人返回阿爾及利亞探親﹐故地重游﹐表示對這個美麗國家的感情。 在海濱城市貝賈亞﹐130位法國旅客出現在他們出生的地方﹐在旅行團走出機場時﹐一位老年婦女約賽妮亞太太激動的留下了眼淚。 她年輕的時候曾經是這個城市中一所學校的教師﹐阿爾及利亞獨立運動把當地的法國居民趕回了法國祖籍。 她當眾說﹕“這才是我的老家﹐我們曾經在這裡創造生活。 離開這裡之後﹐我們對貝賈亞夢縈魂牽﹐日夜都思念這個非洲最美麗的海濱城市。 這裡就是我們的家鄉﹐我們身在法國﹐心在這裡﹐這裡的人都知道我們就是本地人﹐但回到法國之後﹐才變成從殖民地回國的二等公民。”


  這些重溫舊夢的法國旅客﹐經常出現在阿爾及利亞的許多城市。 他們都是這裡出生的法國人﹐從小就說著不純的法語﹐被法國人誣稱為“說洋涇幫法語的人”。 在1960年之前﹐阿爾及利亞曾經有一百萬法國僑民﹐獨立之後陸續回到法國﹐發現他們不屬於那裡﹐沒有阿爾及利亞親切。 在阿爾及利亞內戰之後﹐有三萬人重歸故地﹐他們願意回來﹐定居在他們土生土長的地方。


  皮耶萊先生﹐他的家族在阿爾及利亞有八代人的歷史﹐在他之前的許多代祖父都是在阿爾及利亞出生。 他回到法國之後覺得異國風情﹐對一切都很陌生﹐割不斷對阿爾及利亞的鄉情和思念。 他說﹕“我在法國﹐就像插在花瓶中的花草﹐脫離了紮根的土壤。” 他父親是學校校長﹐這座城市中的許多老人都曾是他父親的學生﹐許多人都還記得他的父親﹐對他的勤懇和耐心表示感激。


  布里吉特先生感慨萬千地說﹕“我們法國人對這個國家有罪﹐因為我們掠奪這個國家的財富﹐奴役他們的人民。 我們對他們趾高氣揚﹐但是回到自己的祖國才發現我們被人辱罵為‘黑腳人’(pied-noir)﹐從海外殖民地回來的低級法國人。”


  市長阿布杜爾納伍得知貝賈亞法國老僑民回鄉探親﹐立即邀請他們全體參加他的市政府宴席﹐用阿爾及利亞本土特色的羊肉飯招待客人﹐而不是法國大餐。 市長曾經是獨立戰爭期間民族解放運動的成員﹐參加游擊隊﹐打敗了法國殖民軍﹐今天的客人是被他們趕走的“殖民主義強盜”。 他設宴招待他們﹐他在席間演說中表示﹐當年他參加獨立運動和抗擊法國殖民軍﹐是為了解放他的人民﹐今天是他的客人﹐不是同一性質。 記者問他怎樣解釋阿爾及利亞總統說法國曾經對阿爾及利亞實行“文化滅絕”的怨言﹐他回答說﹕“沒有錯﹐那是法國殖民主義的罪惡﹐但不是今天客人的責任。 我向我們的來賓表示歡迎。” 阿爾及利亞人民的獨立戰爭﹐死亡三十萬英勇抗戰的將士﹐無數的平民遭到法國軍隊大屠殺﹐但是沒有撲滅獨立運動的熊熊烈火﹐阿爾及利亞人民在浴血奮戰中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市中心廣場上﹐豎立著英勇獨立戰士的銅像。


  旅行團對貝賈亞城市的變化感慨萬分﹐阿爾及利亞人民建設了自己家園﹐比過去殖民地時代優美得多了﹐城鄉的人民自由往來﹐呼吸著自由的空氣﹐阿爾及利亞傳統的伊斯蘭文化全面復興﹐清洗了殖民時代種族隔離和貧富懸殊的恥辱。 旅客們訪問了他們的故居和成長的街道﹐但一切都變了樣﹐當地人對他們又好奇又親切﹐因為這些千里迢迢而來到歐洲客人說著他們的阿爾及利亞方言和土語。 賓主雙方在親切的交談中﹐頭腦冷靜﹐面對現實﹐已不是過去殖民地和宗主國的隸屬關係﹐但在今天的國際上合作和經濟平等互利﹐阿爾及利亞和法國無法分離。
 

   
將本新聞發給好友


伊斯蘭之光工作室(islam.org.hk) 版權所有©